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㊹:“十强产业”看东营
来源:a8体育在线直播网页 发布时间:2024-02-12 19:07:52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四十四组报道:“十强产业”看东营。
日前,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500吨/年特种环氧树脂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并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山东省此类产品空白,也助力山东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特种环氧树脂生产基地。
“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光刻胶、3D打印等领域。”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彪介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特种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当初全国有8个化工园区给公司递出了橄榄枝,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邻墙供应”优势让泰特尔最终落户东营。
“丙烯产业链是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涉及企业最多、产品最丰富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往下延伸,走到制作芯片的光刻胶材料就差‘临门一脚’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涛介绍,去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已形成涉及33家丙烯产业链企业、总产值442亿元的产业集群,从丙烯原料到新型树脂、光学膜的丙烯产业链逐渐完善。
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发力主攻链条经济。东营市优选5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20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亿级石油装备和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拉长优势产业链,让优势产业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到优势位置,东营在产业链中培育更多关联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从而让传统产业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更有竞争力。
石化产业是东营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列入全省支柱产业集群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示范,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6%、全省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值的22%。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东营按照“一区、一片、多点”发展布局,加快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链群。2021年,化工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炼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
链式发展思维在“四新”经济领域也集中展现,并已聚“链”成势。日前,全省新开工顶级规模的中药产业化项目——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依托凤凰制药、信合制药、益盟盛药业、康宝生化等重点企业,利津县围绕配套拉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开展工艺技术改造、生物医药研发,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低碳化、高端化发展。东营市也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加快化药与化工两个产业关联耦合,推进技术、设备、人才共享,挖掘产业协同升级潜力。
这几年,慢慢的变多像凤凰制药这样的企业在东营崛起,有力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东营的优选项,功能陶瓷新材料产业园、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氧化铝纤维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成为东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做大做强链条经济,东营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速集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5.8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值分别增长11.1%和27.9%。
链条经济的快速起势离不开全方位的保障。前不久,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纸代塑”高端伸性纸机正式投产,为这家传统造纸公司能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纸代塑”的技术重点是纸张的强度和透气度的“兼容”。一直以来“二者不可兼容”成为技术难题。科研攻关的关键是人才,怎么来引进行业内顶尖人才一度让企业犯了难。就在此时,作为全县造纸产业“链长制”牵头单位的广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下发了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华泰抓住时机提出申请。很快,在广饶县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华泰成功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组成科研攻关小组实现突破。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东营还建立了“要素跟着项目走”“3+N”“1+N”项目会商等机制,制订了引领型平台建设规划、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办法,设立了产业链服务“专班”,给每个项目配备服务“专员”,为公司可以提供了项目接洽、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黄河,咆哮万里,一路奔涌,在入海处的黄河三角洲孕育出万千气象。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高水平发展之路上昂首阔步。
全省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石油装备制造基地、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东营市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枝”;一方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让“新芽成大树”,走出一条个性鲜明、步履稳健的绿色发展之路。
夏末秋初的夜晚,东营港疏港高速如一条长龙向远方延伸。在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200万吨/年PX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灯火通明的塔架外,几处吊装工作正在进行。“为了赶工期,工人们早上6点半就来了,一些工点的施工要进行到晚上。”工艺管道工程师刘鹏说。
PX二期和不远处的PTA项目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芳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总投资180亿元的对二甲苯和精对苯二甲酸项目整合了东营市8家地炼企业原料资源,是地炼企业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的标志性项目;未来该产业链能更加进一步向下游聚酯行业延伸,打造以新型特种聚酯为重点的对二甲苯产业链。
作为全省高端化工产业“PX—PTA—聚酯”产业链的唯一“链主”企业,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200万吨/年PX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PX二期和250万吨/年PTA项目正加紧建设。这些项目正有效延链补链芳烃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东营石化产业由“单打独斗”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转变。
高端化工是省“十强”产业之一,也是东营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向着绿色、循环、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东营把建设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有序推进炼化产能优化整合,全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重点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
石油装备产业是东营另一大传统优势产业。8月19日,在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根口径不一的钢坯管码放整齐,工人们正操作着数字控制机床生产接箍和油套管。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栋介绍,这种特殊螺纹的油套管,具有联结强度高、气密性强、抗高温蠕变的功能,可以大范围的应用在深井、超深井等非常规开采领域。
石油开采转向非常规、智能化改造正成为趋势,也面临着突破高端“卡脖子”技术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永利精工组建了30多人的开发团队,现在企业能生产全套的高端油井管,成为全国石油套管接箍行业中顶级规模、品种最全的企业。
东营聚焦钻完井装备、采油装备、海洋石油装备等3条产业链,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端大型成套产品研制,实施威飞海洋水下生产系统、胜机智能修井机等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制造+服务+品牌”融合发展价值链,全力打造高端智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油服企业总部基地。
聚焦优势产业,东营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全面落实“链长制”,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烯烃芳烃、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化工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炼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瓷5000万升/年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产业化项目现场,机器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正对产品做装配和检验。蜂窝陶瓷是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在汽油车、柴油车及轮船尾气净化领域被大范围的应用,可以消除机动车产生的多种有毒有害化学气体或颗粒物。
“项目运用直通式蜂窝陶瓷薄壁化技术等自主技术,使蜂窝陶瓷产品在薄壁化、低膨胀、高目数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解决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领域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获得了出口欧盟资质。”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总朱恒介绍,项目达产后,可年产蜂窝陶瓷载体产品5000万升,产值20亿元,利税8亿元,进一步稳固国内最大蜂窝陶瓷生产企业的地位。
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动能转换的“加速器”,更是“四新”经济的重要载体。东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积极探索实践,论证实施了一大批新兴起的产业项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快速成长壮大,成为拉动全市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利津数据(内容)产业园展厅,大屏幕上显示着农作物价格、害虫、降雨量等信息。华为、碧桂园、腾讯等企业也能与农业产生交集,它们能为生态农业提供数字化服务,进而促进农业的智能化发展。如华为助力5G智慧农业的发展,利用无人机和农用机器人控制杂草。
利津数据(内容)产业园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目标,以“数据孵化、智慧产业”为主线,聚力打造“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变现、数据安全”五大业态的创新创业新高地。除了农业领域,高性能算力体系基础设施也在加快构建,支撑周边石油化学工业、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行业开展大规模算力服务。
目前,园区已进驻浪潮集团、摩贝化学、腾讯农业等“四新”企业,与云测数据、91再生资源、京博云商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数字基建、金融扶持、人才集聚、专业运维等四大支撑要素正在形成。
今年,东营市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上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并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东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光谷未来城等6处平台建设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数字化的经济新高地,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实现新突破。
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东营市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康养、托幼、家政等“幸福产业”。同时,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店数字化转型,培育首店经济和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激活经济稳步的增长新动能。
8月17日,在和达(山东)橡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崭新的智能装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除了关键岗位,难觅工人身影。在成型工段作业现场,3台刚从荷兰引进的VMI VAST载重轮胎成型机开足马力赶制胎胚。“这款智能化全自动成型机在胎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能够实时抓取分析上百项数据,实现智能压合,短短150秒便可生产一条胎胚,能够达到8小时180—190条的单班产能,生产效率提升45%,轮胎的均匀性、安全性等有着明显优势。”设备技术部部长孙振卫介绍。
和达(山东)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3亿元,实施全钢子午胎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轮胎成品出库整个轮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全流程数据管控。“智能化+信息化”系统使轮胎综合生产效率提升了45%,不良品率下降到0.23%,对应产品良品率提高了15%,全钢载重子午胎产能由最初的6万套/年提升到210万套/年。
东营深入推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园区化四个方向,系统谋划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培育化工、轮胎行业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推动重点产业借助工业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制造方式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培育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
2020年以来,东营市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两年来,分四批签约扶持技术改造项目219个,扶持资金6.9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36.66亿元。
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水平的升级,加速了东营制造业向高质高端跨越发展。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慢慢的开始试生产,技术人员轻触鼠标,点击自动,机械手便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高铁车轮的整个热处理过程和数据在屏幕上也一目了然。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高铁车轮等各类轨道交通车轮30万片,真正的完成国产化生产。
突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东营市进一步明晰了产业技术改造发展的路径。深入实施“链长制”,编制石化、橡胶、石油装备等重点产业图谱和产业优化提升方案,带领企业“按图索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技术改造,带动企业平均提升劳动生产率21.96%、减少相关成本13.60%、降低不良品率12.94%,建成智能工厂11个、数字化车间43个、智慧园区2个,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扶持的项目中80.23%属于六大重点产业,投资占90.45%,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东营组织100家以上企业组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打造40个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新增上云帆平台企业100家以上。1-5月份工业技改投资提高45.7%,增幅居全省第1位。
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项目层出不穷、亮点频频的背景下,东营并没有简单地喜新、求新、追新,而是把长板拉长,做强高端化工、石油装备等优势产业,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东营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战略高度谋划发展,优选5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落后产能,东营态度非常坚决,该淘汰的淘汰,该关停的关停,严控“两高”,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对于优势产业,东营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全面落实“链长制”,进行全产业链重构,培育更多“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数据是最有力说明,今年上半年,东营化工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7%,继续发挥第一拉动力作用。
技改成为撬动优势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阿基米德支点”。产业的巨大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自我革命。政府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今年组织100家以上企业组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从中能够正常的看到东营优化产业体系的信心和决心。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东营积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园区化四个方向,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为传统优势产业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新蓝图已然绘就,新征程击鼓催征。东营已奏响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澎湃乐章,向着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勇毅前行。